企业等级: | 普通会员 |
经营模式: | 生产加工 |
所在地区: | 河南 郑州 郑州市 |
联系卖家: | 李经理 先生 |
手机号码: | 18638023690 |
公司官网: | www.gaopinjiareji.co.. |
公司地址: |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玉兰街16号 |
FW250分度头主轴采用高频淬火设备进行热处理的具体工艺
FW250分度头主轴的材料为45钢。热处理技术要求:除法兰盘与中部硬度≤30HRC,其余为45-50HRC。为满足其技术要求,采用高频淬火设备进行热处理,效果良好。
(1)工艺流程 下料一锻造一正火一粗加工一调质一机械加工一φ48.2mm段局部淬火、回火一机械加工一感应淬火、回火一精加工。
(2)热处理工艺
1)正火。采用高频淬火设备,加热温度为830-850℃,出炉空冷。
2)调质。毛坯经粗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。其淬火加热温度为820-840℃,先水淬30s左右再入油冷却;高温回火温度为610-630℃,空冷。淬火硬度≥50HRC,回火后硬度为235-265HBW。
3)φ48.2mm尺寸局部淬火、回火。选用高频淬火设备进行局部淬火。其淬火加热温度为820-840℃,先水淬20s左右再入油冷却;回火加热温度为340-360℃。
局部淬火部位硬度为45-50HRC,径向圆跳动不大于加工余量的1/2。
4) 法兰盘与中部感应淬火、回火。采用高频淬火设备,感应器选择自喷水式结构,其内径为淬火部位外径+(4-6mm)。淬火冷却介质为清洁水。其淬火加热温度为880-900℃,阳极电压为13.5kV,阳极电流为6A,屏极电流为1.2A,主轴连续淬火的相对移动速度为100mm/min。回火温度为280-300℃,回火后,硬度<30HRC。
5)校直。对个别畸变超差件,可采用200kN液压校直机校正。校直后进行低温回火,以消除残余应力。
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常见的缺陷分析以预防方法
1.硬度不足和软点、软带
汇流条之间的距离太大, 调整汇流条之间的距离为1-3mm。
淬火介质中有杂质或乳化剂老化 更换淬火介质。
冷却水压力太低或者冷却不及时,增加水压,加热冷却水流量,加热后及时喷水冷却。 i.零件在感应器中位置偏心或零件弯曲严重 调整两件或感应器的相对位置,是个边间隙相等;若是零件弯曲严重 调整零件或感应器的相对位置,使各边间隙相等;若是零件弯曲严重,淬火前应进行矫直处理。
②淬硬层深度不足
a.频率过高导致涡流透热深度过浅 太正电参数,降低感应加热频率。
b.连续淬火加热时零件与感应器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过快 可采用预热-加热淬火。
c.加热时间过短 可以返淬,单反淬钱应进行感应加热退火。
③淬硬层剥落 产生的原因是表面淬硬层硬度梯度过大,或是硬化层太浅,表面马氏体祖师倒是体积膨胀等。应对措施是正确调整电参数,采用预热-加热淬火,加深过度层深度。
④淬火开裂
a.钢中碳和锰的含量不应超过上限,可在试淬时调整工艺与参数,双排链轮淬火设备惠,也可调整淬火介质。
b.钢中夹杂物多,成网状或成分有偏西或含有害元素多 检查飞剑术夹杂物含量或分布状况,毛坯需进行反复锻造。
c.倾角处或键槽等尖角处加热时出现瞬间高温而淬裂中尖角倒圆,淬火前用石棉绳或金属棒料堵塞沟槽,空洞。
e.淬火介质选择不当 改用冷却能力低的淬火剂。用油,聚乙烯醇水溶液或其他乳化剂作为合金钢淬火剂。
f.回火不及时或回火不足 淬火后应及时回火,淬火和回火之间的停留时间,对于碳钢和铸铁件补一个超过4h,合金钢不应超过0.5h。回火不足时,适延长回火时间。
g.材料淬透性偏高 可以选用冷却速度慢的淬火介质。
h.返修件未经退火或回火 返修件必须经过回火或正火后,才能再次感应加热淬火。
i.零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或是技术要求不当 加以设计部门修改不合理的接受设计,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要求。
高频淬火后形成的残余压应力对金属件耐磨性能的有影响吗
机械金属零件磨损的主要原因。目前,索具设备中大量应用各种相互配个的零件,这些零件的配合表面,今本上都是经机械济公喉完成的。由于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的存在,其加工面不可能是光滑的,有一定粗糙度。因此麦当这些相互配合运动的零件受重力和机械作用力额的影响,接触表面之间必然会产生磨察。而磨损是磨檫的必然产物。另外,机械失效的统计也表明,一个机械设备从运行中出现故障以致后的报废,80%的原因都是磨损所造成的。磨损学的研究表明,对付磨损,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设法提高金属零件表面的耐磨度。在零件材料不变的情况下,提高其表面的硬度的方法就是热处理,高频淬火就是简单有效的热处理方法。
高频淬火的一个特点是使零件表面产生很高的残余压应力。因此许多从事机械设计的技术人员普遍认为,高频淬火后的零件之所以耐磨性提高,主要是因为令阿健表层的这些残余压应力所造成的。而且这一论点,咋着一些著作中也提到。然而,近年来的摸查血研究表明,磨察零件的表面攒在较高的残余压应力,对零件的脑模型却不一定的结果。